瓜岛战役打破日本神话日本海军南进论彻底破产

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战胜日本陆军的第一例战役,这场拖沓冗长的血腥厮杀为美国士兵、武器和战术提供了完美的实地战场,同时确保了所罗门群岛的安全,

偷袭珍珠港之后的几个月里,日本陆海部队又攻占了同盟国位于太平洋西部战场海域的几处要塞据点,1942年2月15日,英国正式宣布将新加坡拱手让给日本,正如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说的那样:“这是大英帝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也是代价最高的投降。”而美国驻菲律宾群岛军队尽管打了一个漂亮仗,但最终还是在5月6日至18日向日本人举手投降了。

1942年5月初,日本大军几乎未遇任何抵抗顺利登陆所罗门群岛最东部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随后立即以瓜达尔卡纳尔岛中北海岸平原为基地修建飞机场,同时增派陆军加强防御,日本人计划利用此岛切断同盟国的海上通道,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入侵澳大利亚。

就在日本军队忙于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同时,美军趁机抓住了海上战事的主动权,5月7日,美国利用航空母舰将日本舰队赶出了珊瑚海海域,之后在6月初的中途岛战役中再次重创日本海军。至此,美军已经牢牢占据了海上优势,下个目标将是封锁日本陆军的疯狂进攻。

中途岛战役之后两个月,也就是珍珠港突袭战之后的第八个月,美国开始全面发动夺回所罗门群岛控制权的军事战争。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第1师在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将军的率领下分别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北岸和图拉吉岛登陆,1.6万海军迅速占领了岛上的日军军事据点,包括几近竣工的位于隆加角的日本飞机场。

日本对美国的此次“入侵”行动毫无防备,但却立即做出了回应,他们利用空中轰炸、海上炮击和加强地面攻势试图夺回自己的飞机场。当时美国海军大部分都是刚刚从海军训练新兵营中赶来的新兵,但他们却在曾经参加过加勒比海战和中国海战的拥有丰富海战经验的老军官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在飞机场周围挖掘了一道4英里宽、7英里长的大堑壕,形成防御工事。

8月20日,美国在现名为“亨德森”机场(为纪念一位在中途岛海战中牺牲的海军少校而命名)的跑道上升起了第一批战斗机,当日,日本增派地面部队向飞机场附近的美国海军发起第一轮进攻。截止到8月底,美日双方的火力点均对准了“亨德森”机场,空中和海上军事力量为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展开了激战,他们要为各自的援军和军需物资通道奋战到底。

9月12日至14日,日本地面部队分别沿隆加河和喋血山岭从东部和南部迂回向美国海军阵地发动进攻,最终被美国海军击退,这两场战役进行得异常激烈,期间甚至出现了近距离的白刃战。

9月18日,美国海军第2师与美国陆军师赶至瓜达尔卡纳尔岛海面进行增援,而日本的增援部队也源源不断地登上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东岸。到了9月末,日本海军已经在人数上超过了美国海军。9月27日,美国海军试图向西部扩张,沿马坦尼考河进攻日军,但却最终迫于敌军的人数优势而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日本发动了无数次进攻战,无非是想突破美军在“亨德森”机场周围开掘的堑壕战线。这些战役都进行得非常惨烈,双方将士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生死的严峻考验,同时还要应对热带传染病和军需物资短缺的困境。美国海、陆两军成功地粉碎了日本人的频繁进攻,保证每场战斗造成10多名日本士兵死亡的良好记录。

地面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美日两国海军则在为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海运航线日,日本海军在萨沃岛海战中占据优势,但却在9月和10月与美军打成平手,双方均伤亡惨重。最后,在11月13日至15日的一系列海战中,美国逐步取得了海上控制权。11月30日,日本曾一度增派海军掩护地面部队,但却在美国海军重火力炮击下损失了大半的运兵船。

至此,日本驻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海军力量全部遭到封锁,只有一艘军需船在夜里逃过美国舰队的眼睛溜出了瓜岛。到了11月末,美国海陆两军开始发起全面反击,逐步扩大了以亨德森机场为中心的作战阵线月,美国已经完全占据了瓜岛战场的优势,日军开始全线日,美国撤回原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第1海军师,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第25步兵师。

到了1943年元旦,驻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国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5万。

长达6个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结束了,日本将1.4万具士兵的尸体留在了战场上,另外还有数千人沦为战俘。

澳大利亚的安全还为盟军提供了一个训练军队、集结武装的军事基地,以便展开夺回整个太平洋海域的战争。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二战中美国对抗日本取得的首次大捷,这场胜利大大增强了美国的战斗士气,更加重要的是,它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如何与日本人作战、如何战胜困境以及如何击败日本人的宝贵经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成为二战中同盟国取得胜利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它最终将同盟国军带入东京,直到两年半后同盟国取得彻底的胜利。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